何为英雄
——观白公馆、渣滓洞有感
作者:具慧瑾
我曾经以为救人于水火之中的人才是真英雄,但今天我发现我错了。在参观之后,我发现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救人于水火,更是以救国为己任。把对个人的感情转化为对民族的精神,这样的人是整个民族的英雄。
今天我们口中的英雄、烈士们在曾经我们不了解的那段日子里,忍受了嘴根本道不出的痛苦。
在渣滓洞首先同学们一起参观了革命者们住囚室,并进行拍照。朽木的气息扑面而来,阴暗潮湿的天花板,阴暗的光。"让人感觉压抑到了极点"是我对那里的感受。可以想象:一个人长时间呆在这样一个屋子里,缺少光亮,缺少健康,还有被囚禁的差待遇。我想如果一个人日日呆在这样的环境下,精神真的很容易经受不住,但革命先辈们挺了很久很久。
接着同学们观摩了被用在革命者身上的刑具。刑具竟多达108种!从竹签子到老虎凳,无数种刑具让人冷汗直冒。刮皮晒骨、抽打针扎,刑讯的风格一种比一种残忍,光是听起来就已经是毛骨悚然我想:在面对酷刑的拷问,把事实说出去真的并不难,因为那是人的本性选择了安逸。但难的是经过无数苦难后和痛苦后的闭口不言。那闭口不言是守住了一个革命者的骄傲和底线,用人格的骄傲把刑具的苦难踩在脚底。
他们受到的的待遇大多是非人可以忍受的。但他们的英雄之心、他们的信仰他们坚持了下来。信仰可以让一个胆怯的人无畏,让一个懒惰的人愿意去奋斗,让一个人愿意放弃所拥有的去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国家就是革命者的信仰。
我想起渣滓洞的"马屁墙"上写着国民党员给上司的阿谀奉承之语。又想起白公馆里保存的那面革命者自己制作的国旗。单凭自己的想象一针一线绣对新中国的期待。内心的真假、精神境界的高低一比分明。在纪念烈士的房间里。有的烈士只有名字至今没有配上照片。他们需要的不是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样子,也不是上司的表扬和夸赞,更不是对他们感恩戴德。而是希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发自内心地真正热爱这个已经经历了千百灾难、又劫后重生的国家。
我想在"马屁墙"上对上司阿谀奉承的国民党员不是英雄,因为不是谁风扬跋扈,谁可以骄傲洒脱,谁就是英雄。真正英雄的标准需要的不是扬名立万,不是功成名就,而是一颗配得上英雄赞誉的心。救国的英雄在我们看来已经不仅仅是英雄,更是民族、人民的拯救者。真的,爱一个人并不难,爱一个家庭也并不难。难的是爱无数陌生的人,爱无数陌生的家庭,为他们甘愿付出性命。这种爱是大爱,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大爱。大爱无疆,拥有大爱的人真正值得被我们称之为英雄!
回忆
作者:何心婉
说真的,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情来到这里--白公馆、渣滓洞,这个两个曾经留下过多少动人史诗的地方。我读过《红岩》,故事中那些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所有都令我感动不已,而当今天真真正正来到这个地方时,却没想到心灵所收到的冲击依旧如读到"江姐受刑"时那么强烈,强烈的撕心裂肺。
渣滓洞旁,铁线圈外,是一片绿树成荫,颜色一层又一层,是那么鲜亮那么好看,如果不走进去,当真有一种宁静之乡的恍惚感。可里面呢,破旧的瓦房,凹凸不平的地面,灰色的生活环境。我们不曾体会过这种的艰辛,但却是一项就令人胆寒,一件件刑具就那样放在那里,透着一股子寒气。我不敢去想象那些人是如何如何挺过去的。这些玩意儿,太可怕,太残忍。
拐进一间间牢房,墙上挂着他们的名字与生平,可有的却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里面贴着后人所记上去的曾经的故事。那些文字就静静地摆在那里,追悼烈士的事迹、书信、诗歌,都无一不表达出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与一片赤诚--"用刺刀来剖腹吧,挖得出来的,也只有又红又热的心肝!"一个人,固然有勇气坦然面对生死,却没有勇气面对生不如死,但是我知道,至少这里,曾经有过那么一批人,他们做到了;但他们渴望能活下去,是对于自由的一份执着,是对于生活的期盼,即使前路茫茫暗淡,却依旧不肯放弃那最后一丝若有若无的希望。男人如此,女人如此,孩子,亦是如此。
我不想说我们应该如何如何热爱自己的国家,也不想再重复向英雄学习之类的口号,因为这些应该早已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是今后,在每每望见五星红旗的红色时,至少,能想起那些人,那些为了一个名叫"中国"而献出一切的人。
不灭的烛火
作者:沈柳含
今天的目的地只有两个——渣滓洞和白公馆。
来之前,在我的印象中,它们的样子,应该是有着烈火硝烟的味道,有着炮弹枪声的痕迹,甚至,有着鲜血斑斑的印记。
但当我们实际到达渣滓洞,在清晨略微有些寒冷的空气中,我看到的,是在绿树环绕下的几间房屋。如果不进去,看到那些残酷的刑具,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的名字,那些写在墙上的标语,不联系起导游告诉我们的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无情残忍的一切,或许,根本无法想象那样的一个时代吧。
临近十点左右,阳光,渐渐铺满了这个世界,天气也渐渐暖和起来。一路行来,心情却随之越发有些沉重。白公馆中的每一间牢房,仿佛永远被冰冻着,没有温度。让人望而生畏,有些害怕,有些心酸。
但是,在有些阴暗的房间和地牢中,我们感受到犹如一束烛火一般,虽然与漫天熊熊大火相比,或许有些微小,却足以在黑暗中带给人们力量,带给人们温暖的烛火。可是,虽然感受到了,但我却并不知道如何称呼那束光芒,或许——我也希望,我会在这里找到答案。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面不同的五星红旗,我看到了一个孩童的塑像,我看到了一间间阴湿的房间,我也看到了,那满墙的遇难者名单——不,他们不是遇难者,我们应该给那些伟大的人一种更适合的称呼——烈士。
我想,我有答案了。
那束烛火,大抵便是当年的那些英勇无畏的烈士们的鲜血、忠诚和那份一直不变的对于国家的热爱吧。那是一份无论时光如何荏苒穿梭而过,都留在我们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一种记忆,一种痕迹,一种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尊敬与爱。
永恒的瞬间
作者:袁鑫怡
巴蜀行的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白公馆和渣滓洞。在车上导游给我们讲述了白公馆和渣滓洞的历史,在那里发生的事迹。那段艰辛的岁月,面对国民党种种酷刑,革命烈士们的宁死不屈令我们每一个人敬畏,我们将带着这份敬畏,瞻仰烈士们的事迹和尊荣。
来到渣滓洞白公馆,小说红岩中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烈士的诗文碑林,还有那面用米饭和被单做成的五星红旗,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仰看烈士的事迹和尊容,俯首他们的遗言和遗物,我们的心都被一种无形而伟大的力量所慑服。更让我们感受到当下每一刻革命烈士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和平都是那样的珍贵。下午我们乘坐高铁来到了成都,期待着明天的峨眉山之行。
这次的巴蜀之行,我们和美味的蛋糕有缘,晚饭我们又迎来李宇森同学的生日。在分享蛋糕的同时,同学们也送上了祝福,正如夏校所说,学会共处,北中的师生们在分享快乐,同甘共苦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这正是和的体现。
每一个流逝的瞬间,都将定格为永恒,一去不复返。革命先烈用他们的坚毅换来了今日,没有硝烟战火的祖国,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身边每一次像巴蜀之行这样的机会,努力成长,做一个能让祖国更加强大的人。
雾都
作者:周嘉琦
大家都知道,英国有一个雾都,然而在中国也有一个同样的雾都,成都。
乘坐高铁,我们来到了成都。一路上云雾弥漫,没有一丝阳光。只能勉强看清楚一些近处的风景,而远处的楼房树木在云雾中就显得恍恍惚惚了。如同裹上了一层薄薄的纱,隐隐约约。在云雾中好似藏了些什么,却又看不清。高楼的一部分彻彻底底消失在迷雾中,一片白色。再看树林中,树木的绿被雾阻挡,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路上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坐在大巴车上的我顿时有了种诗人的感觉,如此小清新。也许当时的伦敦也就如此吧。慢慢的,我已经分不清梦境与现实,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了。
在那个美丽的服务区,我们体验到了真实的浓雾。只是近处的茶山,却也像仙境一般。空气很湿润,云雾缭绕,像雾中的"绿洲"。闻着沁人心脾的味道,感觉自己得到了完全的放松。淋着小雨,聊着天,营造了一种多么玄妙的气氛。
回到酒店,天已经黑了。而雾却依然没有散去。远处的灯光在雾的阻挡像繁星点点。天上虽然没有星星,可是地上的星星堪比天上的星星,一样美丽。空气很潮湿,玻璃上面的水雾如同我们的画板,我们在上面随性涂鸦,任性。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认为雾是那么美。能把一个城市,变为仙境!
小杨有话说:
——11.3人物专访
记者:杨清雅
背景小介绍:段宇焜同学是一名课题组的女孩纸,或许是因为不是服务组的缘故,她参观的时候格外的仔细,因此我选择采访她~家长们可以了解了解,从小在优越环境下长大的我们,在面对如此残酷的历史时的感受。
【行程and理解】
问:一天下来感觉如何?
答:早上参观渣滓洞和白公馆,中国先烈勇敢,为革命做的贡献很大很大,有些地方和《红岩》比较相像。主要是震撼。
问:谈到《红岩》与渣滓洞的相像,想必见到真正的渣滓洞更让你激动,聊一聊参观渣滓洞的感想?
答:除了震撼,还有些伤心,为了革命先烈做出很多牺牲。如果他们真的叛变可能就不会遭受这么大的罪。但我也认为他们大多不会,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问:我知道你对他们很敬佩,但你能不能理解他们?
答:能(斩钉截铁!),为了理想做出付出。(补充问:我觉得我可能不大能理解)实际上有一瞬间我认为如果我生在那个时代一定会叛变,所以说我很佩服他们。
问:嗯,谈了很多上午的感想,那么来说说下午吧。
答:下午呢主要就在火车上度过的。(补充:火车和大巴士)是的。
问:感觉有没有什么直接的收获:
答:我觉得我历史学的更好了。(补充:历史老师会很欣慰的)
【饮食方面】
问:昨晚和今天晚上对四川的辣有什么新认识?
答:昨晚的辣的鸡丁是我见过最震撼的一道菜。今天更好一点喽。
问:对重庆四川的辣有种新的认识?
答:是的,和小学辣条的辣有点不同。
问:如果再给你一周时间让你品味这种辣并了解它,你愿意吗?
答:我觉得大概不愿意。因为我比较怕辣,但是我觉得不吃辣可能也不能更好的体验这里的文化。(补充:虽然不愿意吃,但感觉辣对了解文化有帮助?)是的。
问:那么感觉今天和昨天,是不是感觉更好了些?有没有更适应的感觉?【想了解孩子们两天感受的或许可以看看这里】
答:今天感觉更好一些,昨天刚到这里有些不熟悉,然后今天的旅程感觉正好,而且白公馆和渣滓洞更震撼。
" type="hidden">
- 分享到:
- 党建园地
- 2024德国欧洲杯16强分组
- 国际教育
- 2024德国队欧洲杯
- 在线视频
- 更多内容>>
- 北京中学学生荣获北京市...
- 02-18
- 无体育不教育!北京中学...
- 01-04
- 北京电视台优秀报道
- 03-15
- 北京中学学子谈学会共处
- 07-07
- 北京中学2015-2016学年...
- 07-07
- 家校联盟
- 2024德国欧洲杯24支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