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北京中学构建未来理想学校学术研讨会(二)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3-29 22:28
2017328日,“北京中学第四届构建未来理想学校学术研讨会”进入了第二天。上午,先是由北京中学七个学科的14位教师献上13节公开课,真实呈现学校在课程改革创新方面的尝试。全体与会人员走进北京中学课堂,进行观摩。接下来的会议中,北京中学七位教师代表立足自身实践,从课堂教学创新、学科传统文化建设、项目学习实践、青年教师发展等角度进行了分享。上午最后一场是由来自哈佛大学的Richard Elmore教授带来的“构建有弹性的学习环境”主题,带领我们从设计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建设学习环境。下午的会议由芬兰教育专家Pasi Sahlberg先生、澳大利亚中学校长PeterHutton和康涅狄格大学Ron Beghetto教授分别就“芬兰教育的借鉴意义”、“学生自主学习”和“如何理解与支持有创造力的学习”三个主题进行了分享交流。最后,由北京中学学生代表就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思考和与会专家展开简短的对话,赵勇教授对一天的会议要点进行了总结。以下摘录了部分老师的会议学习感受。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范小江

北京中学在创造力培养上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面对着创造力培养的话题四个孩子和国内外专家进行的专场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顾四年来的北京中学构建未来理想学校学术研讨会,最为突出的主题词是理想学校,创新,创造力。北京中学四周年即将到来,作为老师我们给予了孩子们在创造力培养上做了什么?孩子们的认识是最好的答案。因为北中给予了我们民主氛围,宽松的环境,什么事情可以与老师商量着来,老师信任学生,支持学生。老师所提供的作业或者项目不一定是每个学生感兴趣的,但是那是一个平台,供给了土壤,给予了营养,每个人尽可能的发现自己的兴趣,从而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身心舒展了,一切创造性就有可能了。

四年来,一直有一个纠结,我们的学校是理想学校吗?来的国际教育专家们演讲所讲的主题是我们应该照搬照抄的吗?答案显然不是。专家们演讲的主题是介绍了他们正在做的理想学校或理想教育,或者是他们所主张向往的理想学校目标。澳大利亚学校Peter Hutton校长介绍他的办学就是一个案例,他的学校是一所公办学校,靠着他自己的办学坚定意志和信念,有了目前的一些成就,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甚至连所谓的下课铃都没有。学生想学就学,你不想学就可以不学。在这样完全解放的状态中进行自我的完善,这符合人本身的自然性,学习是人的天性。人天然就是一个学习者。专家们说,在当前,不是老师一定要比学生懂得更多,也不是因为你懂的没学生多,从而就失去老师的价值。老师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帮助,提供环境,提供支持。而不是控制学生,让学生成为老师所希望的目标发展。老师要做的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做更好的自己,一切都是有可能。这不禁让我想起陶行知先生的著名六大解放创造教育思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

四年来,北京中学做了许多这样的解放工作。听完今天创造力培养的学术研讨,让我体会更加深刻的是,摸石头过河,过河是目标,至于是摸石头河还是游过河,在当前的全球化大趋势背景下,一定是多样的,多元的,多彩的,存在即合理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心向远方,路在脚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陪着孩子们去那人没有到过的地方去,师道自然。 

 

 

构建支持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学习环境

王娟

今天下午的对话环节,是在赵勇教授的主持下开展。参与对话的除了专家领导还有北京中学的四位学生,围绕构建支持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学习环境进行对话。北京中学的四位学生提出学校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学校各学科开展多种多样的项目学习活动供学生选择;充满创造性的家庭作业及创新活动等帮助北京中学的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对话还提出,学校环境需要培养一种创新的文化。相信学生能够做的更好,教师发现、引导、支持学生的创新,创新允许学生犯错,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走的更远。

联系到自己的地理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中,我营造安全的环境,平等的聊天平等的对话,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吸收营养,实践感悟,观察、操作、研究,踏实的做事都是营养。获得知识后,把学生推向对世界的探索、对复杂问题的处理等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然后千方百计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提供机会让学生长真本事,在成功中感受自信,有真本领是信心的源泉,创造力的能力和本领的自然而然的增长。

 


当我们在谈论创造力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徐梦莹

创造力并不等同于创作;它是一种每个人都需要的生活态度。一开场就被Ron Beghetto 教授关于创造力的观点所吸引所震撼,因为有时我也会认为学生的创作作品就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也会怀疑自己的课堂没有创意,学习知识性的内容会不会削弱学生的创造力,更会质疑自己受到很多思维固化的限制性因素影响而没有能力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Ron Beghetto在演讲和答疑中打消了我很多的顾虑,让我对创造力是什么,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创造力的发展是需要空间和时间的,创造力不会说来就来,也不是写出一篇文章这么简单,它得益于各种限制。压力和时间限制的微妙混合可以触发创造力的产生,这也意味着我对学生创造力的评价模式和教学设计都要有所改进,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环境体验,这样的经历能让他们更加包容、开放地面对各种情境的转变,也会为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框架,设置必要的限制,挖掘他们应对挑战的潜力。

其次,教师要相信自己有创造力,自己的创造力也在不断地学习与挑战中得以提高,并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支持性的回馈,争取不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教育的天地不只在课堂这方寸之间,应当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和知识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的工作价值或许短期内不外显,却益于学生一生。

 


 


 

" type="hidden">
  • 分享到:

友情链接
Baidu
map